在“智慧”加持下,传统水利物资仓库变得越来越“聪明”。记者昨天(4月28日)从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目前,苏州已在昆山成功试点打造防汛物资储备“智慧中枢”,物资入库时系统自动生成专属“电子身份证”,该全流程智能管控数字平台将在全市应用,为城市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堤坝”。
走进昆山市级储备中心,一个防汛物资储备数字大屏展现在眼前。工作人员正在扫描一批新到的防汛救生衣。只见他们用终端设备轻轻一扫,物资的“电子身份证”即刻生成,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这种“一物一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让每件防汛物资都有了完整的“数字档案”,从入库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尽在掌握。
昆山市采用“1+11”仓库管理模式打造的数字平台,以市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为中枢,联动11个区镇分仓,构建起信息共享、全域协同的防汛物资储备网络。物资调度方面,通过手机App,基层防汛人员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便捷地申请物资支援。系统自动完成审批流程,实时追踪物资流向,确保每一件防汛物资都能精准送达最需要的地方。“以前调运物资要打无数个电话,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效率提升了好几倍。”昆山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常熟枢纽管理所,防汛物资调度也有了“智慧”加持。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几秒内就能精准调取仓库内的防汛物资信息。物资仓库变“聪明”得益于常熟枢纽对标准化仓储的改造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地面堆高+货架分层”的垂直存储模式和智能管理软件,防汛物资实现“一物一码”精准定位。同时,深化工作区域整理、整顿、清扫、清洁“4S管理”办法,建立设备管理精细化责任清单,提升防汛物资调配效率和运维水平。
据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人员介绍,目前苏州各地都在积极打造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数字平台,实现物资管理“全流程可视化”的同时,构建起“全市一盘棋”的防汛应急体系,“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一样,苏州市级中心负责统筹指挥,各地区镇分仓快速响应,实现物资调度的‘秒级反应’。”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