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姑苏启夏宴 以笺寄江南

时间: 2025-04-30 07:25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请您亲启。”牡丹竞艳,蔷薇锦簇,风暖水清,江南如约——又是一年好时节,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大幕再启。这是一封苏州寄往五湖四海、广邀八方宾朋的“手写信”。蘸取风雅千年的浓墨,以“雅韵江南”“乐游江南”“光影江南”“非遗江南”“文心江南”“璀璨江南”六大主题板块为句读,花笺上写得满满当当的,是姑苏留客的深情与厚意。

都说苏州人慢热,实则不然。第七届盛会今朝启幕,信笺展开,帷幕拉开,是一股脑儿倾泻的绚烂与瑰丽。4至5月,全城的舞台被海内外好戏点亮,影院的银幕绽放江南华彩,园林与景区尽施粉黛,千年非遗列队,万种文韵激越,轧神仙、赶庙会、赛龙舟……江南之城叠摞出一桌满满当当的“姑苏夏宴”。

但凭此宴,聊寄江南。

撷香——

花盛之时,江南“牡丹”赠远客

盛会热烈之际,恰是牡丹花盛之期,苏州撷取两朵江南“牡丹”,随信附寄八方宾朋。

一朵是廿年不衰、久而弥香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道:“青春版《牡丹亭》,确实年轻人爱看。舞台、服装、人物,都非常美。”600岁的昆曲,披挂一袭千年传承的苏绣戏服,以苏州园林的造景为布景,著名作家白先勇担纲总制作人,融汇现代范式的唯美、明快与简约——青春版《牡丹亭》进校园、赴海外,20余年盛演500余场,吸引百万观众走进剧场,青年观众占比高达75%。经由四通八达的网络,逾1亿人次跨越时空,赏“牡丹”之美。

2500多年积淀的文化土壤,守正创新的风露浸润,青春版《牡丹亭》盛放廿年之后,苏州又培育出另一朵至美的“牡丹”。由苏州艺术基金扶持、苏文投集团与禾剧场共同出品的舞剧《牡丹亭》,在互联网的“万花筒”中,轻拂水袖,已敛起万千期待。当代的视角、当代的艺术语汇,一班备受关注的青年舞者,走进经典的胜境,满足人们对情与美的想象。

未见花容,已嗅其香。“去苏州,‘接生’舞剧《牡丹亭》!”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交换同一种期盼,为今朝舞剧《牡丹亭》的盛大首演,从五湖四海而来。苏州的首轮3场,开票即售罄,加开1场,又售罄,逾60%的购票者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及北京、广州等地。“出门俱是看花人”,为一部戏,来一座城。

来都来了,不妨多看几部再走。江南有的是好戏,苏州欢迎大家来“连打”——年轻观众把一连购买多场演出票的消费行为戏谑为“连打”。跨城“连打”的攻略,往往以优质戏剧为核心,涵盖了周边的餐饮、住宿,兼带着观剧之余的景点游玩。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好戏管够:国内的,国外的;传统的,实验的;经典的,先锋的……话剧、舞剧、音乐剧,昆剧、京剧、粤剧、潮剧、豫剧……以声声江南雅韵,联结世界,沟通心灵。

法语音乐剧的里程碑《巴黎圣母院》来了,摘得奥利弗奖的伦敦西区话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了,还有随“登临计划”——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一道儿来的经典戏剧IP“对撞”。苏州在戏剧时空中辟出一块“实验场”,让8个国内顶尖院团,以“牡丹亭”“白蛇传”“陈三五娘”“赵氏孤儿”4个经典IP的同题双作,彼此为鉴,照见经典戏剧作品的守正与创新。

留驻——

不负期盼,倾城好景为君留

“来一趟苏州吧。”令人心旌摇曳的,不只是“江南有好戏”的召唤,更是“文旅新空间”的招引,是一个个江南文化的新载体,让所有期待都有了回音。

盛会来到第七届,苏州的戏剧场域早已贯穿“吃住行游购娱”。始建于1928年的开明大戏院,从百年时光中施施然“转身”,终于在今年2月焕新回归,成为泊满好戏的苏州“戏码头”。民国建筑,雕花穹顶,环绕立体声的一流音响设备,一众戏曲名角儿你方唱罢我登场,恍然如梦,叫人心醉神迷。戏楼内重开西餐厅,大摆文创市集,人流涌动间,古城文旅融合的新地标又被立了起来。

12家千座以上剧院,分布在苏州的各个重要区位:除观前商圈的开明大戏院外,还有金鸡湖畔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东太湖畔的苏州湾大剧院、狮子山下的狮山大剧院、运河文化带上的苏州保利大剧院与运河剧场……各美其美,释放江南“戏引力”。

百余个“江南小剧场”嵌入寻常巷陌,如熠熠繁星,装点出苏城闪耀的“戏剧银河”。这些小剧场,既是城市演艺的“新空间”“社区店”,也是城市审美品格的生发地,还是培养观众、惠及全民的文化载体。它们串联起苏州的文化脉络,搭载起昆曲、评弹、苏剧等传统戏剧样态,亦将交响乐、芭蕾舞等现代艺术形式涵盖其中。与此同时,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长船湾青年码头、观前开明大戏院等片区为核心,形式多样的小剧场演艺扎堆集聚,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苏州还有长三角电影文化的新地标——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去年2月开馆以来,中国电影资料馆一流的电影专家团队、前沿的电影修复技术和高品质的影片,如春水般涌入江南,助力苏州以电影为媒,演绎江南文化与光影经济交融共生的新时代样本。艺术电影的星辉璀璨在江南的银幕,令各地影迷竞相奔赴。今年1月,江南分馆又设立“姑苏戏苑”戏曲电影放映厅,每周以惠民票价持续稳定地放映优秀戏曲电影,广受好评。

同样对八方宾朋敞开大门的,还有坐落于越城遗址的苏州考古博物馆。历史的风尘在这里被具象为一件件考古的实证,一根金簪、一例陶文、一个棺椁,甚至于一座1:1还原的三国墓葬,作为江苏省内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这里陈列的“真实”是如斯的豪迈,江南之城的千年故事,跨越时间的瀚海,扑面而来。5月17日,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 ,苏州考古博物馆就将正式开馆。这处文旅新空间,必将刷新市民及游客的博物馆游览体验。

苏州园林也辟出“夜空间”,并附上一份“园林夜游地图”,涵盖不同园林的11项特色夜游项目,以沉浸式光影秀、古曲雅集、实景演艺等多元形式,将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焕新回归的百花书局,将600年的昆曲拆解成可触摸的生活符号,在方寸的书香之间,包裹起演出、戏曲文创、妆造等一系列内容……江南美如斯,好景为君留。

焕新——

共乐共享,姑苏夏宴今又启

一个扎根苏州7年的文化旅游盛会,培育的是“苏州最江南”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它如水般地在这座城市化开,润泽人们的心灵,汇聚起青春的力量,让江南风格的艺术创造在姑苏大地生根发芽。

去年盛会期间,苏州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化作一席流动的艺术盛宴,为青年演员搭台,为年轻观众筑梦,更用拳拳盛情,让数不清的“小确幸”流经古城的脉搏,让全民欢庆、全城跃动。

今年的盛会,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工艺美院等在苏高校的青年学子广泛参与其中。大学生参与策划、执行的原创非遗市集、戏曲戏剧展演、数字媒体大赛、毕业生艺术展等,将为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和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我们团队将第一次参与到这场文旅盛会当中,在金鸡湖畔的大学生原创非遗市集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我们亲手设计的文创产品。”24岁的河南小伙白贝尔,目前就读于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为了今晚的市集展示,他和团队的伙伴们已经准备了很久,苏州的非遗元素被设计到冰箱贴、眼罩等日常小物中,希冀向人们传递江南之美。“虽然我是河南人,我们那儿的文化也和苏州很不一样,但我确实很喜欢这里,从一年又一年的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中,我感受到了江南的闲情与雅致。”

越来越多像白贝尔这样的年轻人,对苏州历史悠久的非遗和民俗产生了兴趣。他们结伴去看一年一度的“轧神仙”,并从中获得灵感,去进行民俗产品的再创作。今年盛会期间,起源于南宋时期的“轧神仙”庙会活动,历经800年传承与发展,又将在姑苏古城再度开轧。端午节当天,金鸡湖龙舟赛也将再次鸣锣开赛……让全民共乐共享,让文艺点亮美好生活,这是苏州对市民及游客不变的承诺。

面向未来,苏州还想以科技赋能文旅,重塑文化体验的边界,捧出ds足球比分、更好的文旅产品。因而,今年的盛会期间,市民及游客还将看到江南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非遗数字化应用,包含戏曲XR演绎、微短剧及AI创作等文化数字产品。苏州湾数字艺术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光影沉浸式体验项目也将焕新大众的游玩体验。

笔墨晕开,当苏州尝试去描摹初夏时节的盛意拳拳——运河翻涌、烟火袅袅、非遗锦绣、光影璀璨,风从时间的彼岸吹向此岸,把所有的辞藻都代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